农场是在开局后,几乎唯一一个不需要完成任何前置科技就能被工人建造的改良设施。一个农场只能在平原或草原上的平地上建立,然而它仅仅只能给被改造的地块增加一个食物收益以及零点五个住房,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未改造的草原单元格能够提供两点的食物收益。如果在上面建了一个农场,也仅仅只是让这个地块的粮食收益从二变成了三。其效果可谓是相当轻微,因为三个粮食的产量收益容易被其他资源取代。
比方说奶牛资源本身就可以提供三个食物,而沼泽地的大米则可以提供四个粮食收益。许多加成资源能提供的食物收益,在未经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比一个无资源的草原农场要高了。因此如果单纯按照收益来计算,在没有任何加成资源的地块建立农场是非常亏本的一件事情。第二个原因是,即便这样可以增加食物,促进人口增长,但食物是需要市民来进行收集才能让公民享受到的。如果农场没有任何公民在进行劳作,那也不会生产任何东西。在初期只有一座城市,其境内的市民也只有一个,因此必须将这些劳动力运用到能够利益最大化的地方。
玉米资源在能提供两点食物收益的基础上,还能提供两个经济收益。如果在此处建造农场,除了能让民众享受到三个食物的加成,还能收获到两个金币以及一个灌溉的尤里卡加成。相比改造另外一个草原单元格,其所能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巨大的。毕竟初期的工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对地貌进行三次改造,所以必须在改良地块方面精打细算,不要浪费了工人的使用机会。而且不建议大量制造农场原因是冗余的,农场不仅在生产食物的作用上形同鸡肋,而且还很有可能变成敌人入侵的资本。因为一个改良设施即便是没有市民在上方进行劳作,其可被掠夺的收益仍旧是一样的。
如果在城池外建设了太多冗余的农场,一旦有蛮族或敌对国家向这座城市发动进攻。那这些农田在被掠夺后,就会帮助它们的单位恢复一半的生命值,大大提高了敌人的可持续作战能力。所以除非是希望能解锁封建主义市政的鼓舞加成而专门添置了一两个多余的农场,或者是为了暂时增加一些住房面积,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否则不建议在非加成资源之上建立农场的。